精選好文謹慎看待債市,警惕海外疫情變化
雖然10年國債沒有突破3.1-3.3%的窄幅區間震動,但正在逐步向區間下限靠近,我們謹慎看待債市
主要原因包括:1)利率債的供應量;2)稅期擾動的資金面;3)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4)依然向好的經濟數據。
同時我們亦已聽到央行對於呵護流動性穩定的最新表態
市場對於經濟數據反應出現鈍化
大宗商品價格上行還沒有引起全面通脹的預期
第一季度股市的調整和一系列地產政策的調整凸顯了債券的關注價值
整體來看我們認為資金市場和債券市場價格都處於央行的合意區間內
央行並不急於向市場釋放信號,我們認為可以積極留意中長端利率
我們認為今年全球市場的主題是:復甦分化、通脹與疫情間的角力,以及地緣政治。
全球市場復甦分化
2020年中國經濟率先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貨幣財政政策正常化,經濟增速回歸潛在水平
2021年美國經濟或將回到疫情前水平,甚至有經濟過熱的風險
隨著疫苗推進速度加快,美國的經濟支柱「消費」或將出現報復性反彈
聯儲局採取了超常規的量化寬鬆政策,直接向居民家庭發放支票
並認為「暫時性」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會逐漸傳導至消費端,繼而形成全面通脹
我們將持續關注事態發展,並認為聯儲局原本延遲退出量化寬鬆和加息政策的計劃可能會被迫提前
另一方面歐洲和日本預計要到2022年才能恢復疫情前水平
受疫苗發放進度緩慢、疫情反覆和新的「封鎖」措施影響,歐洲央行短期內並無打算退出購債計劃
我們認為其他新興市場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若今年美元指數持續上漲
疫情又未能有效控制,新興市場將有可能面臨資本外流、債務風險和經濟下行的三重打擊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通脹風險討論
最近由於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投資者開始討論通脹的風險
這一輪資源類生產原料(原油、銅、鋁等)價格大幅上漲,背後的邏輯存在著短期和中長期因素
短期來看疫情和「封鎖」措施為全球產業鏈帶來的衝擊不小
包括貿易運輸成本大幅上行、企業主動增加原材料庫存等
中長期來看全球對於「可持續投資」、「碳中和」和「ESG投資」出現了協同效應,對大宗商品的供需產生了新的影響
提防兩項核心風險
最後我們提示兩項2021年需要留意的核心風險:
1)特定新興市場受困於變異病毒,疫苗和病毒正在賽跑,而市場對於疫情消息產生鈍化
2)拜登政府上場後,美國採取了較強硬的「內政外交」政策,地緣政治風險變化可能會成為影響市場的新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