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好文比起傳產業,為什麼科技業比較少聽到接班計劃?這得從科技業3個關鍵特色說起

2021 年 8 月 20 日

 

 

年前受邀參加一場台商接班傳承論壇,與會台商都有很優秀的傳承者,企業經營也十分出色。然而台面上關注這個議題的多屬傳統產業,科技產業似乎很少談到接班計畫,難道科技業的領導人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嗎?

當然不是。科技業有幾個關鍵特色,讓接班議題迥異於傳統產業。首先,科技業進步速度太快;以半導體而論,摩爾定律18個月就翻新一個世代,這樣的變動速率,很難規劃第二代的接班計畫。其次,科技業的第一代多還在第一線衝刺,而且早年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打天下,大家的股權都差不多,較少見到占絕對多數的創業大股東。第三,科技公司為了籌資快速發展,多數都以IPO(編按: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 的縮寫)為目標,一旦變身為大眾公司,股權又更加分散,因此交棒給創辦人第二代的空間和條件並不充分。

 

即便是傳產,接班也面臨不少難題。多數第二代被安排出國念書,視野、生活體驗大開,能力、興趣都未必適合接棒。當兒孫輩過慣了好日子,是否還願意回來接班、承受經營事業的壓力,是企業領導人要深思的問題。尤其已經IPO的公司,更要清楚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區隔,如果想要企業永續經營,接班人的能力是首要考量,即傳賢未必要傳子。若想要給兒孫晚輩衣食無虞的日子,成立基金或財產信託,都可確保他們未來生活平順,不必擔心事業毀在子孫手上,甚或子孫不肖敗光家產。

 

台南幫稱得上台灣傳統企業傳賢不傳子的典範,幾大家族願意擇賢交棒,讓集團旗下的事業開枝散葉,其中尤以統一集團的營運績效更是耀眼。曾經聽過企業友人抱怨,某傳統產業第一代創業家虛心傾聽客戶的想法,逐步壯大集團規模;等到第二代接班後,不但缺少了解客戶的需求,反而變成客戶要聽他們的意見。

近來陸續有外商發布企業風險調查報告,不意外地,疫情、貿易戰、全球暖化、資安等都列榜前十大風險,唯獨不見「企業接班」議題;難道國際企業不在乎接班嗎?當然不是。如前所述,外商對區分經營權、所有權的觀念早已成為DNA,自然不會特別將接班視為「經營風險」。即便是針對台灣企業做的類似調查,「接班議題」也在前十大經營風險中缺席。與國際企業不同之處在於,本土企業對接班仍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階段;有如長輩年事已高,晚輩不敢討論遺囑規劃一樣。

根據調查,台灣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創業家,已逐漸步入交班階段,可是還有7成沒有具體的接班計畫。國外的調查則透露出殘酷的現實:30%的家族企業可以順利傳承到第二代,能順利傳到第三代的只有12%,而能傳到第四代的只剩下3%。老一輩企業掌門人百年之後,企業頓失「精神領袖」,如果沒有妥善的接班規劃,第二代中「企圖心旺盛」的晚輩就可能積極爭取大位;萬一是志大才疏型的人出線,要不了幾年,企業便枝離葉散,淪入艱苦經營的窘境。

 

文章來源:今周刊

 

經營企業是社會責任,尤其是大型企業、IPO公司,責任更加重大。穩健經營,讓員工安心、股東開心是首要任務。要談永續經營,落實職務代理人制度是第一步,在風平浪靜的階段,就要開始安排接班計畫,循序漸進,擇優晉升,這樣才稱得上是優良的企業,也是優秀領導人的職責。

 

關於企業接班,巴菲特是這麼說的:「如果要毀滅你所創立的事業,就交給自己的兒子吧!」

 

作者簡介_郭智輝博士

崇越集團董事長、中華企業經理協進會理事長

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307號10樓之1
02-2712-8897
icia@icia-tw.org
加入好友

Copyright © 2020 ICIA International Chinese Inheritance Academy.